生產,不是去醫院就好,是媽媽要很多身心靈上的準備,對於有腰痛狀況的媽咪,沒人告訴你進產房時,腰是多麽的痛,而面對自己攸關生命的事情,一定要仔細思考規劃,讓自己有心理上的準備!
生產醫院要如何決定?
第一胎任何決定不外乎長輩經驗、上網搜尋,一開始覺得應該醫院都差不多吧~但越接近生產日期,越多旁人的關心建議
事件一:
A知道我要去甲醫院,A說他那時在甲醫院,確定會要剖腹產,而在手術台上醫生畫下去那刀時,A跟醫生說:「怎麼痛痛的?」
事件二:
因為工作關係,還是在甲醫院產檢,那次是38週產檢,甲醫生說:「下禮拜可以找一天來催生,因為寶寶頭太大了」
想說既然都要催生了,所以就去離坐月子比較近的縣市生產,於是去了乙醫院
乙醫生比甲醫生年資多很多,那次產檢是38週+4天,跟他說我的狀況後,乙醫生說:「寶寶的頭還好,不用催生阿,如果催生媽媽會很辛苦」
於是就等到有產兆,結果39週有產兆,39週+1天寶寶出生,寶寶在肚子裡整整多待了一週!
找醫院的原則
1.醫療資源豐富的醫院:甲醫院已是該縣市算大醫院,不要像我一樣覺得大醫院就是大醫院,而該縣市的診所就不用說了,因為就算選擇診所生,若生產過程或寶寶出生有問題,也是要送去大醫院,何況有些診沒有生產設備,要生產時也是送到該縣市大醫院生。
2.經驗豐富的醫生:這多重要就不在話下了~
決定醫院之後,如果很確定要打無痛,一定要問清楚無痛的相關細節!!
請看文章~無痛分娩經驗分享~打無痛時醫院不一定會告訴你,但對媽媽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!
產兆出現的狀況
生產時間越接近,越注意任何產兆,如果出個申論題也一定能寫超完美,但是…真的遇到了,還真的不知道那就是產兆….囧
當時在醫院候診,等一等就覺得有液體從下面跑出來,去廁所看…無色無味,又只有一點點,且因為平常也有一些無色無味的分泌物,所以到底誰會知道啦
其實知道分泌物和破水不一樣的是:破水真的會一直滴滴答答的流出來,但到了當下還是各種疑惑
跟護士說後,也不用看診了,直接被收住院
產兆出現~進產房前–在待產室的過程
從星期一中午破水到星期二中午才進產房,整整24小時,醫院的待產室是一個ㄇ字形的隔間,頭靠牆壁,腳向外,只用簡單的布簾拉起來,在這小小空間裡發生的事情,很簡單,痛的時候吵著打無痛,不痛的時候做什麼都可以,吃飯、睡覺、喝星冰樂
第一天狀況
禮拜一早上產檢,等看診的期間就破水了之後基本上一痛就打無痛,開指很慢!!
時間 | 開指大小 | 無痛次數/離上一次無痛時間 | 狀況 |
11:30 | 破水 | – | – |
12:00 | 躺在待產室裡面待產 | – | – |
12:54 | 打催生 | – | – |
14:13 | 開一指 | – | 第一次內診-爆痛&爆哭說:「我要打無痛」 |
14:30 | – | 無痛1 | 第一針無痛-真是舒服,還開心吃了午飯+一杯星冰樂 |
16:22 | 開兩指 | – | – |
16:40 | 無痛2 / 2:10 | – | |
18:05 | 開兩指 | – | 舒服的吃了晚餐 |
18:41 | – | 無痛3 / 2:01 | – |
20:05 | 開兩指 | – | – |
20:44 | – | 無痛4 / 2:03 | – |
21:48 | 開三到四指 | – | – |
22:41 | – | 無痛5 / 1:57 | – |
23:21 | 開三到四指 | – | – |
第二天狀況
隔天早上睡醒,開始忍痛,開指比較快
時間 | 開指大小 | 無痛次數/離上一次無痛時間 | 狀況 |
00:41 | 開四到五指 | – | – |
00:49 | – | 無痛6 / 2:08 | 因為打無痛,半夜根本還睡到打呼XD |
2:34 | 開四到五指 | – | – |
2:35 | – | 無痛7 / 1:46 | – |
4:30 | – | 無痛8 / 2:05 | – |
4:57 | 開四到五公分 | – | 似乎是另一位護士,改成公分來表示 |
6:10 | – | 無痛9 / 1:40 | 開始忍到沒辦法才打無痛 |
6:30 | 開四到五公分 | – | – |
7:27 | 開六公分 | – | – |
7:45 | – | 無痛10 / 1:35 | – |
9:00 | 開七公分 | – | – |
9:05 | – | 無痛11 / 1:20 | – |
10:23 | 開八公分 | – | – |
10:30 | – | 無痛12 / 1:25 | – |
10:51 | 開八公分 | – | – |
11:00 | 開九公分 | – | – |
11:04 | – | 無痛13 / 00:34 | – |
11:20 | 被推進產房 | – | – |
進房前,超有便意感,以為真的是要便出來了,但切記~還是不能用力,因為怕子宮頸腫脹,會很麻煩!
產房中的抗戰
以為進產房就是寶寶直接出來了!真是大錯特錯,在現實中,是更痛苦的開始,沒有最痛,只有更痛,我說要打無痛,還被拒絕!(後來詢問身邊少數一個有生小孩和在醫院的護士,他們都說可以打無痛,真是不小的進產房打無痛的標準是什麼,但可以看看我的無痛經驗分享➜無痛分娩經驗分享~打無痛時醫院不一定會告訴你,但對媽媽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!)
接下來按照順序來分享一些在產房中的每一刻
1.被「搬」上產台:在此認真覺得,有些醫院在推,從待產到寶寶出生都在同一張床真是德政,生產前覺得,應該還好吧,移個床而已,但在當下你只會覺得痛得要命還要被移來移去!
2.「教」你怎麼用力:產前有去上媽媽教室,但大多都在講寶寶,或是教媽媽生產的課程真的不多,在此衷心建議要生產的媽咪,快去上有關生產的媽媽教室吧!因為生產當下你只覺得痛得要命還要學怎麼用力!
*寶寶的不用聽太多,因為聽再多,寶寶生出來後,還是一堆問題,媽媽生產時的生命危險比較重要
3.亂用力階段:在產房整整兩個小時多,有一半的時間我都在亂用力,浪費很多力氣,生完之後手還拉傷,一個禮拜才慢慢恢復,有夠慘!
在這個階段,還有偶發狀況,陣痛的痛,加上腰爆痛,我根本沒辦法好好照護士所說的做,甚至一直亂踢崩潰哭喊:「我的腰好痛」,護士幫我腰下面墊個毛巾,但仍然沒有改善,後來有一位護士真是拯救我的腰,產檯上原本放腳的地方,是把大腿放上面,我變成用踩的,腰就比較服貼在床上,真的舒服很多!
所以,要自然產但腰很痛的媽咪們,可以用用這個方式喔!到現在我都很感謝那位護士,真的是一場及時雨!
4.領悟階段:終於,不知道在哪一刻,我領悟到他們說的用力方式,簡單來說就是
當陣痛來時……
- 臉:用力的時候臉不能有任何表情
- 眼睛:不要哭,哭只是浪費力氣,而且要張開眼睛,因為用力時,眼睛是會閉起來的。
- 嘴巴:不要尖叫亂叫亂喊,只是浪費力氣
- 手:不要用力,手抓的地方,只是支撐點,並不是手要用力
- 吸飽氣+憋氣:護理師看我不行,跟我講數到10,一開始我到3就吐氣了,3秒如30分似的,憋一下下就很痛苦,但後來,抓到上面訣竅,就慢慢可以到10
- 把力量集中在肚子,並且向下:當你臉沒有表情、嘴巴不尖叫、手也不用力,再用腦袋想像自己有超能力,全身的力量真的都是到肚子&可以用力向下,此可,用力的方式就是對的,有陣痛就這樣做,很快就生出來了,看到寶寶的那一刻,真是不可思議!
還記得一進去產房,護士就一直在教我這些,但因為真的很痛,我真的沒辦法去理解
護士:「不要哭,會浪費力氣」→ 人在痛的時候,哭真的是可以轉移注意力,但也真的是浪費力氣
護士:「不要叫,會浪費力氣」→尖叫可以紓壓、轉移注意力,但不能紓解疼痛
護士:「臉不要有用力的表情」→當下我只覺得,臉沒有表情,要怎麼用力? 後來發現臉沒有表情,是真的可以集中力量在肚子
只能意會,不能言傳的生產過程,所以在生產前,趕快去上有關生產的課~看看➜拉梅茲呼吸法
5.縫合階段:對於我這個忍痛程度是0的媽媽來說,縫合也是很痛阿!
原本我一直喊:「很痛!」,還一直動來動去,還被醫生有點不客氣的說:「你配合一點」
我變成說:「好了沒」,只是沒有動來動去(醫生一定覺得我很煩)
然後醫生說:「最痛的都過了,這個應該不會痛啊!」
我說:「很痛啊」
醫生就給我打了麻藥(會吵的孕婦有麻藥打XD)
6.出產房:無限虛弱,陣痛超過24小時,進產房又2小時,全身體力都用光了,但都沒瘦,不過真的可以馬上下床走路,但還是要有人扶著比較安全~
護士教導先生怎麼按摩子宮,我還是唉唉叫,護士可能聽煩了我的叫聲說:「不要怕痛,這是一定要按的,不按你會產後大出血,你要失去生命還是痛?」
可能有人覺得,這間醫院和護士怎麼那麼冷血,但我覺得可以接受拉,因為真的各種超痛,我一直處於非理性狀態,他們幫我踩煞車
而且,在產房時,有個護士一直在旁邊喊加油,是很激勵人心的加油聲,就像看運動比賽冠亞軍賽時,拚命的、大聲的、在最需要的時候一直用各種方式鼓勵著你!真的很謝謝她!
醫院休養階段
一般自然產都住三天,但也有聽說住一兩天就回去的
這三天,有很多事情要做
- 擠母奶:黃金初乳真是名符其實,就像黃金一樣稀少,擠一滴都覺得累人,還要用針筒接…。
- 衛教:護士推進來一台電視,說裡面有影片,可以自己慢慢看(結果根本沒時間看),我看了一下就是新生兒照顧、洗澡、親餵、擠母奶等等的衛教影片。
- 傷口護理:依照醫院給的指示護理傷口,不過剛開始傷口紅腫,走路很像企鵝
- 吃飯:為了方便,訂了醫院的月子餐,其實不難吃,而且也準時送到你的房間,挺不錯的。
- 休息:剛生產完很虛弱,最好沒事真的都躺在床上。
- 親餵:因為羊水破超過24小時,所以寶寶住進新生兒中重度病房(如果早知道會要住ICU,其實我可能就會早點忍痛或是剖腹了!!!!!),可以選擇寶寶餓了就去親餵(媽媽就是隨Call隨到的意思),或是固定時間去親餵(一天四次)。
以上是生產經驗的分享,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,每個媽媽也都最了解寶寶在身體的狀況,所以有相關專業問題一定要請教醫生喔!
也歡迎看完文章的你,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或是留言提問,互相交流分享資訊!
如果對文章內容有任何問題,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。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分享,讓更多的人看見我的文章。
還沒訂閱電子報的朋友們,快到右上角訂閱,就送你生活語錄30句唷!